舒适化医疗理念应用于密集型压痛点银质针疗法的思考与实践
时间:2015-05-19
 

舒适化医疗理念应用于密集型压痛点银质针疗法的思考与实践

张学义

安徽省萧县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兼疼痛科主任

 

宣蛰人教授(以下简称宣老)用毕生精力研究颈肩腰腿痛,创立了软组织外科学,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果。他的三大治痛法宝(大松解手术、密集型压痛点银质针疗法、压痛点强刺激推拿)能够根治不同病理变化阶段的软组织损害性疾病,取得了彻底治痛而不是镇痛的卓越疗效,尤其是密集型压痛点银质针疗法(以下简称银质针疗法)治疗软组织损害性疼痛病例,5年以上治愈不复率达92%以上,被后代医者广泛应用。宣老对银质针疗法的疗效评定标准一向主张高标准和严要求,告诫我们要端正学习银质针针刺的态度,不要轻率地把疗效不好的责任推诿给银质针疗法,故对如何运用好银质针疗法给出了许多指导性的要求和建议,也对一些不适当的做法提出了忠告。本人师从王国才老师学用银质针疗法4年,深深地体会到银质针疗法的治痛魅力,常常感恩于宣老的不朽贡献。但4年来也耳闻目睹了不少这样的情况,如在适应症、麻醉方法、针具和针刺数量等方面,与宣老的要求和忠告不尽一致,而且还认为是对银质针疗法的创新。这种“异化”的银质针疗法,是与时俱进地对银质针疗法真正的发展和创新,还是医者不严格要求自己按规范操作的率性而为,抑或是在疼痛临床工作中无奈时的变通之举?不管怎样,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些“创新”是为了解决临床实际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主要目的是为了减轻病人针刺时的痛苦。本文试从舒适化医疗的角度对这些“创新”进行探讨,并就舒适化医疗在银质针疗法中的应用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以期对银质针临床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倘若违背了银质针疗法的治疗原则,请宣老原谅,也请各位前辈及同道批评指正。

一 舒适化医疗理念及其应用

所谓舒适化医疗,就是患者在整个就医过程中所感到的心理上、生理上的愉快感、无痛苦感和无恐惧感。心理上的愉快感、无痛苦感和无恐惧感源自于医护人员的良好态度和就医环境,而生理上的则完全依赖于麻醉所提供的无痛苦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已不再满足于麻醉仅仅与手术相伴,而是更多期盼从检查到治疗整个医疗过程的无痛化,甚至追求精神层面上的尊严,也就是舒适化医疗的内涵。 目前舒适化医疗工作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比如术后镇痛、无痛分娩、无痛人流、无痛胃肠镜、无痛纤支镜、无痛喉镜、无痛膀胱镜、无痛宫腔镜、无痛换药、无痛介入诊疗等,得到了广大患者的好评。舒适化医疗这一医疗领域科技与人文碰撞的火花,有待于更进一步地深化下去,让更多的患者切切实实感受到舒适化医疗服务带来的温暖。

    二、病人在银质针治疗过程中的常见心理生理反应

银质针疗法要取得治痛效果,除了诊断正确外,治疗过程中还要注意密集型布针、皮内局麻、针刺到位、小幅度提插、骨膜下刺、艾球加热等细节,而这些细节正是银质针治疗过程中病人的痛苦所在。对此,宣老是这样描述的:“初诊病员不无产生不必要的恐惧心理”,但“在临床实践中往往见到,许多病员一旦通过第一次治疗消除了过去的恐惧心理而深感治疗效果显著后,甘愿忍受一刹那的针感而自觉主动的要求继续接受密集型压痛点银质针针刺疗法了”。确实有许多病人(我们临床观察约占40%)通过细致的思想工作和自我激励及疗效体验能够自觉主动的接受银质针疗法,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病人无法克服恐惧心理以及针刺时的痛苦和针刺后的针感反应而不愿选择或中途放弃银质针治疗。他们可能会这样形容自己的心理反应:“看着太吓人了”、“我宁愿忍受疼痛,再也不要接受这种办法,真受不了”、“你们能不能不用这么痛苦的办法”、“我昨天一夜都没有睡好,难受死了”、“治疗后我感觉很虚,不会出啥事吧”等等。

至于病人在银质针针刺过程中的生理反应,我们没有做过血压、心率、呼吸等生理指标的量化观察,常见的临床表现有:痛苦面容、肢体扭动、呼吸浅快或深大或屏气、心慌、出汗、面色苍白、窒息感等。这些表现如同针刺时的针感一样,在布针完毕后大都逐渐消失,一般不会引起不良后果。但当病人年老体弱或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等较严重的器质性病变时,增加了发生意外风险的可能性。我们知道,在腹部手术中牵拉腹膜和内脏器官时可发生迷走反射,病人可出现恶心呕吐、血压下降、心率减慢乃至心跳骤停等反应。银质针针刺时要求针刺到软组织骨骼附着处及小幅度提插、骨膜下刺等针刺关键技术均强烈刺激骨膜,而骨膜同腹膜一样,对其刺激也会出现类似腹膜牵拉反应相似的迷走反射。这一点,在银质针临床中不可不知。

三、医生在银质针治疗过程中对病人的心理生理反应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

在银质针针刺时,有的医生严格按照《宣蜇人软组织外科学》最终版的要求进行规范化操作,也有的医生为了减轻病人的心理生理反应,使治疗能够较顺利进行,在麻醉方法、针具和针刺数量等方面对银质针疗法进行了“创新”。这些“创新”措施是正确、合理的理性选择,还是无可奈何的权宜之计,抑或是促使银质针传承与发展的百花齐放?它是否违背了银质针疗法的原则和宗旨,降低了银质针疗法的价值和意义?本人没有资历和能力作出评价。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措施在银质针临床中被越来越多的医生不同程度的应用着,甚至被有的老师在传道授业时宣传为优势和创新点。个人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并非是源于对银质针疗法的深度创新,主要是因为想减轻或消除病人的恐惧感和不适感,提高病人接受银质针治疗的依从性,为更多的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务,也不自觉地在银质针治疗过程中体现了舒适化医疗的理念。现浅析如下,

1 病人的选择   宣老给出的银质针适应症包括:①70岁以下的无其它疾病的严重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疼痛的病人,经其它非手术疗法或手术疗法医治无效者均适用;②对有高血压或冠心病病史的患者,经服预防药物后在严密观察下也可施行。禁忌症方面:①显性或隐形糖尿病患者;②血友病患者;③血管硬化症患者。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和生活方式的改变,70岁以上且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的严重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疼痛的病人明显增加,如果在银质针治疗前对这类病人的心理状态、全身情况和重要脏器功能进行必要的评估和准备,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减轻银质针针刺的不适感,很多病人是可以接受银质针治疗的。据了解,不少医生已经在临床工作中惴惴不安地突破了银质针使用的适应症,如果规范化引导,应能使银质针疗法惠及更多的疼痛病人。至于如何对病人的全身情况和重要脏器功能进行评估和准备,可以参考外科手术病人的术前准备标准,风险性评估可依据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而如何实现针刺过程的舒适化,仍需要进一步的探索。还有一类没有器质性病变的病人,对银质针针刺较为恐惧,拒怕银质针治疗,但如果同他们谈及手术治疗,他们可能说暂时不考虑手术,却不会露出对手术的惊恐之色,因为他们知道手术时会实施麻醉,感觉不到疼痛。相对于手术的创伤,银质针小了许许多多,而病人却对手术没有明显的恐惧之心,人们对舒适化医疗的要求由此可见一斑。如能在舒适化条件下完成针刺,这类病人是可以接受银质针治疗的,不但扩大了银质针的使用范围,也将对银质针的推广和普及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2 针具选择

宣老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就银质针的材质、粗细、长短和结构等进行了探索,认为以直径1.1毫米的银质针最适宜于临床使用。王国才老师的体会是直径1.3毫米的银质针松解力度更大些,临床效果较好。与此相反,一种使用较细针具的做法为部分人所倡导,他们的观点是:在软组织外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借鉴密集型压痛点银质针针刺的布针方法,对年老体弱及不能耐受银质针针刺的病人,采用毫针、不锈钢针、针刀等针具治疗。这些针具不仅属于“冷针”范畴,而且不能完成诸如小幅度提插、骨膜下刺、钻刺等关键性操作。效果如何?姑且不论。单就其理论依据来说,恐怕难能符合软组织外科学,更不能遑论是对软组织外科学的创新与发展了,只能是为了减轻银质针针刺时的痛苦而采取的变通之法而已。这种假软外之名而不行软外之实的做法,对处于现阶段的银质针疗法而言,具有明显的消极作用。探索一种能减轻银质针针刺痛苦的办法,使病人能较舒适地接受银质针治疗,才能有效避免这类做法。

3 针刺数量选择  

密集型布针,做到每个针距的间隔为1厘米,是完全彻底消除软组织病灶部位的炎症和继发的痉挛或挛缩所需要的。也就是宣老讲的“我的刀开到那里,银质针就要打到那里”,“打不到,就好不了”。 近年来,有人试图精简银质针布针数量,希望在减轻针刺痛苦的同时能取得银质针疗法的效果,实现所谓的“少针精刺”。据说这种“少针精刺”在临床上取得了不错的疗效,被认为是对银质针疗法的发扬光大,还有人正在推广。我们知道,在治疗软组织损害性疼痛性疾病时,如果仅就较少的针刺数量来说,临床上有多种针法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着,而就其治疗原理和方法来说,不论是针刺痛点还是针刺痛点两端,也不论是松解粘连还是组织内减压,更不论是基于筋膜学说还是生物力学或者其他推论出的致痛理论,个人认为其本质上都是对软组织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机械性刺激,起到松弛软组织、改善局部微循环的作用。尽管其发明者或推广者宣称疗效如何如何,但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不一,难以进行客观的比较,用软组织外科学的理论和标准来研判,虽有效果,全属于镇痛效应,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传统银质针疗法。同样地,所谓“少针精刺”的“少针”应该是启发于一些针刺数量较少的针法,为解决银质针针刺时的痛苦而设计的,其布针数量一般是密集型布针数量的1/3~1/2,即使针尾艾球加热,同时冠以“精刺”的美名,似乎与密集型压痛点银质针疗法没有本质区别,但从软组织外科学理论和宣老6000多例密集型压痛点银质针针刺的实践来看,肯定遗漏不少的压痛点,最终还是落入了镇痛效应的怪圈,使创新于传统银质针疗法的密集型压痛点银质针疗法又回到了看起来不是原点的原点,也与所谓的细针针刺如出一辙。如果普及开来,疗效不佳、容易复发等责任肯定推诿给银质针疗法去承担,很可能有一天也会像现在一提起针刀病人就连声说“NO,NO”一样,诚如是,实乃密集型压痛点银质针疗法之大不幸!因此,如何减轻银质针针刺的痛苦,做到舒适化治疗,是银质针推广普及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银质针创新发展的方向。

4 针刺操作选择

在《宣蜇人软组织外科学》最终版中,宣老详细描述了银质针针刺操作的步骤、要点和注意事项,其中较为关键的是,采用小幅度提插法寻找针感特强的压痛点。同时,宣老还列举了发掘血管或神经深层骨面针感特强压痛点的骨膜下刺法及在机体某些软组织深层部位为了避免盲目进针以求得发掘出特强针感压痛点的若干针法。虽然寻找针感特强的压痛点加以消灭是治痛的关键所在,但对病人来说,寻找特强针感压痛点的过程是一个较为痛苦的过程,他们可能表现出明显的心理生理反应,甚至祈求医生停止治疗,这不但严重影响了医生按规范完成针刺操作,也留下了安全隐患。不少医生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和安全,就采取了浅尝辄止的针刺方法,如稀疏布针(注意:在理念上不同于上述的少针精刺);刺到骨面即停,不进行小幅度提插;不能很快找不到骨面时,就将针放置在软组织中;需要骨膜下刺时不进行骨膜下刺;尤其在宣老列举的一些软组织深层部位针刺时更难按要求完成针刺。如此这般的银质针疗法,其疗效可想而知了。

针刺次数也是银质针针刺操作的要求之一,对大多数软组织损害性颈肩腰腿痛常规地需要2次银质针针刺。纵观银质针临床情况,有多少病人不怕痛苦甘愿接受第二次治疗?又有多少医生给病人进行了第二次治疗?从近年来交流的软外病例来看,即使是宣老亲传弟子,也有不少人只进行了一次针刺,尽管报到说远近期效果较好,但其疗效令人存疑,否则宣老为什么要进行第二次针刺呢?在一些论坛交流时常有人会问:扎了一遍银质针,症状完全消失,为什么病人一回家干重活就复发了呢?网友们既是对自己临床中出现的问题求解,也是对银质针所谓治痛效果的质疑。在我们高举银质针的大旗一路前行的同时,不能不考虑这些实实在在的问题。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能够解除针刺的痛苦,在进行针刺操作时,病人会说:我愿意;医生会说:我能够,那将是怎样的一个情景啊!

5 针感反应问题                                                                

多数病人能够接受银质针针刺后的局部不适感,只有很少的人表示无法承受。虽然一个部位治疗后的针感反应约持续2天,但连续多天的治疗,其累加效应可能对病人造成显著的不适,乃至影响睡眠,尤其对年龄较大或者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的病人更为明显,有的也因此退出了治疗。的确,对于银质针治疗,我们过多地关注了针刺的痛苦,对针感反应关注还不够,可它是银质针针刺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予以重视。有人用静脉滴注抗生素来缓解针感反应,有一定的作用,但鉴于银质针治疗属于无菌性创伤,不易感染,使用抗生素有滥用之嫌,还是不用为好。

6 麻醉选择 

一般地说,麻醉的任务是解除病人的痛苦,保障病人的安全,并为治疗或检查等操作提供良好的条件,麻醉选择的依据也是基于这些因素。银质针疗法的麻醉选择则与此不同,在宣老看来,选择哪种麻醉方式更重要的是要考虑与银质针疗效的相关性,评价某种麻醉方法是否适合银质针疗法的标准更强调麻醉后是否保留了针刺时的特强针感,除了在特殊情况下的严重椎管外软组织损害的病例选用传导麻醉和在髌尖粗面和冈下窝软组织附着处选用局部深层浸润麻醉外,其它病例宜选择皮内麻醉,如果选择深层浸润麻醉,便是一个需要纠偏的大是大非的问题。但关于深层浸润麻醉的实际情况是,宣老批评着,却被越来越多的医生采用着。令人深思的是,这种做法还被一些医生认为是对麻醉方法的改进,甚至有不采用浸润麻醉就“OUT”的趋势。这样的局面,是宣老不愿看到的;但这种基于临床工作实际为了减轻病人痛苦而作出的自发选择,更是软外工作者要深深思考的:在疗效与舒适之间有没有更好的选择呢?

三 舒适化医疗在银质针针刺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宣老有6000多例银质针治疗的经历,5年以上治愈不复率达92%以上,因此,他的观点和经验是我们要好好汲取的营养,也是我们前行的基石。如果我们按照《宣蜇人软组织外科学》最终版的要求,勤学苦练,相信假以时日,也能取得不俗的疗效。但是很多银质针医生却要另辟蹊径,在针具、针刺数量、针刺操作和麻醉选择等影响针刺疗效的关键环节进行所谓的创新。由软组织外科学理论和其他非银质针针刺实践可以推论,对于银质针疗法而言,这些“创新”做法只是“形是而神不是”或者“形神俱不是”,其疗效也只是不同程度的镇痛效应而已,但功过得失却记在银质针头上,对目前还没有进入主流医学、推广普及还处于初级阶段的银质针疗法的传承与创新尤为不利。不过,这些“创新”是在临床工作中充分感受了针刺痛苦给病人带来的心理生理反应和给医生带来的诸多挑战后才萌发的,其原动力和目的是想减轻针刺的痛苦,让更多的病人愿意和能够接受银质针疗法。这样的需求也同样关系到银质针疗法的未来之路能走多宽多广,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解决治疗安全、有效的同时,医疗服务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解决医疗诊治过程的舒适性。人类文明已经进入要求医院实现安全、无痛、舒适的时代,银质针治疗的舒适化正成为越来越多的病人的迫切需求,银质针疗法不能游离于时代潮流之外,更也不应该游离于病人的需求之外。

其实,寻找提高银质针针刺疗效和减轻针刺痛苦的平衡点一直在探索着,在《宣蜇人软组织外科学》中,宣老关注了针刺时病人的痛苦,但更强调各种操作服务于银质针针刺的疗效;现在不少医生所谓的创新,关注了疗效,但更强调银质针治疗时病人的感受。我们知道,银质针针刺的治痛效应是银质针疗法与其它针刺疗法的最大区别,也是银质针疗法具有生命力的真正所在,如果以牺牲银质针的疗效来换取针刺时病人的舒适,显然是舍本逐末;反之,如果过度强调银质针的疗效而不顾针刺时病人的痛苦,也有失偏颇,因为人类对生理需求的忍耐力要远远低于心理需求的忍耐力,对针刺的恐惧可能使不少病人(甚至医生)不愿意选择银质针治疗。那么在二者之间有没有较合适的选择呢?在多年银质针针刺实践的基础上,我们根据病人不同的需求层次,将病人对银质针针刺的耐受性分为1~4级,同时又反复诵读《宣蜇人软组织外科学》最终版关于“银质针针刺前选用麻醉方式的探讨”,重新感悟宣老的关切与情怀,对麻醉方式按病人需求层次进行阐释,提出多模式个性化地运用于银质针针刺的麻醉方法,初步体会可以将舒适化医疗的理念和做法有条件地应用于银质针疗法。

1皮内局部麻醉或浅层浸润麻醉    

浅层浸润麻醉是指麻醉深度达深筋膜的浸润麻醉,它与宣老反对的在病变软组织骨骼附着处的局部浸润麻醉即深层浸润麻醉有本质不同,因为它与皮内局部麻醉一样,保留了针刺时在病变软组织骨骼附着处的特强针感。但与皮内局部麻醉相比,浅层浸润麻醉时皮肤刺痛没有那么严重,针刺筋膜时针感也明显减轻或消失。因此,我们将皮内局部麻醉与浅层浸润麻醉并列提出,是符合软组织外科学治疗原则的。该麻醉方法适用于对银质针针刺耐受性1级的没有恐惧的病人,即病人态度坚决,愿意接受局麻下银质针治疗,能完全配合针刺操作,针刺时无喊叫和体动。对此级病人,医生针刺操作技术熟练与否不作要求。

2皮内局部麻醉或浅层浸润麻醉+镇静药±弱阿片类镇痛药  

镇静药可减轻病人的恐惧心理,与阿片类镇痛药合用有协同镇痛作用;阿片类镇痛药镇痛效果较好,也有一定的镇静作用,两类药物单用或合用可以减轻针刺时的特强针感。该麻醉方法适用于对银质针针刺耐受性2级的轻度恐惧的病人,即一开始病人态度犹豫,经自我激励、心态调整后,愿意接受局麻下银质针治疗,能基本配合针刺操作,针刺时虽有不时地喊叫,但无体动。对此级病人,要求医生针刺操作技术较熟练。

3皮内局部麻醉或浅层浸润麻醉+镇静药+强阿片类镇痛药  

镇静药与强阿片类镇痛药合用,具有较好的镇静镇痛效应,可较为明显地减轻针刺时的特强针感,对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的病人尤为合适。该麻醉方法适用于对银质针针刺耐受性3级的中度恐惧的病人,即一开始病人不愿意接受局麻下银质针治疗,经做思想工作后受到鼓舞,接受了银质针治疗,能勉强配合针刺操作,针刺时不停地喊叫,有体动但基本不影响针刺操作。对此级病人,要求医生针刺操作技术熟练。

4 硬膜外麻醉(±镇静药)或全麻,必要时局麻下针刺补课

传导麻醉实际上包括颈丛阻滞、臂丛阻滞、硬膜外麻醉、蛛网膜下腔等麻醉方法,临床应用较多的是硬膜外麻醉,在其麻醉区域针刺就会丧失针刺时的特强针感,全麻亦是如此。故我们将硬膜外麻醉和全麻并列提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另外,硬膜外麻醉后虽然针刺时没有疼痛,但有些病人也可能非常紧张,辅助应用镇静药也是必要的。

在《宣蜇人软组织外科学》最终版关于“银质针针刺前选用麻醉方式的探讨”一节中,开篇第一句话就是“采用传导麻醉取代皮内局部麻醉的皮丘是可行的”,接着又谈到传导麻醉的优点、适应症和注意事项。因此,我们将“硬膜外麻醉(±镇静药)或全麻,必要时局麻下针刺补课”作为一种麻醉方法单独提出来,是符合宣老意愿的。传导麻醉的优点除了避免皮内局麻的皮肤刺痛、针刺的特强针感、艾球燃烧的皮肤灼痛和可以一次完成针刺外,还有医生可以从容地完成关键性针刺操作,如把针刺到针感特强的压痛点、小幅度提插、骨膜下刺等。在这种麻醉下,具有丰富诊疗经验的医师进行操作,可能较好完成治痛任务,但对诊疗经验不丰富或操作较生疏的医生,也应是适合的,因为在此条件下可避免浅尝辄止的操作,与在局麻下针刺相比,其疗效可能更好,但应注意针刺补课。至于传导麻醉的适应症,基于其诸多优点和相关的临床实践,不应只在特殊情况下的严重椎管外软组织损害的病例偶尔应用,凡对舒适化治疗要求较高的病人和意外风险较大的病人都可以考虑应用。因此,该麻醉方法适用于对银质针针刺耐受性4级的重度恐惧的病人,这类病人分3种情况:①经做思想工作后仍不愿意接受局麻下银质针治疗的病人;②经做思想工作后勉强接受局麻下银质针治疗的病人,但不能配合针刺操作,针刺时不停地喊叫,体动明显,针刺操作无法完成;③意外风险较大的ASA分级Ⅲ~Ⅳ级的病人。对此级病人,医生针刺操作技术熟练与否不作要求。

四 舒适化医疗在密集型压痛点银质针针刺时的实践

我们目前较多地采用浅层浸润麻醉,必要时辅以镇静药和/或阿片类镇痛药,与皮内局部麻醉相比,病人对银质针针刺的耐受性明显增加,但也有不少病人不愿意接受第2次针刺治疗。在硬膜外麻醉下完成软组织损害性腰骶臀腿痛银质针针刺17例,均进行2次针刺,近期疗效优良。我们没有全麻下进行银质针针刺的经验。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针刺治疗前,必须明确软组织损害性疼痛的诊断,尤其在硬膜外麻醉下针刺时对压痛点的检查更要精确到位。

2 除了做好常规的针刺前的准备工作外,要动态评估病人对银质针针刺的耐受性,当耐受性分级升高即由1级至4级时,表明病人的耐受性在逐渐降低,恐惧程度在逐渐增加,宜选择相应的麻醉方法。

3 镇静药可选择作用时间较短的水溶性镇静药如咪达唑仑, 弱阿片类镇痛药可选择强痛定、曲马多,强阿片类镇痛药可选择哌替啶、芬太尼,也可选择非管制类阿片类镇痛药如地佐辛等,可静注或肌注。对年龄较大和合并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应慎用或少量应用镇静镇痛药,以免发生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4 浅层浸润麻醉可以不做皮丘,局麻时边退针边注药,接近皮肤时可放慢退针速度,要注意进针方向应与针刺方向一致。

5 硬膜外麻醉要麻醉专业人员实施,但有的疼痛科医生可能来自麻醉科或者曾经学习过麻醉,为了能聚精会神地完成针刺,最好不要兼职麻醉。麻醉前要签署知情同意书。硬膜外麻醉可以选择中长效局麻药,其浓度不要太高,能够阻滞感觉神经达到针刺无痛且治疗后不明显影响运动即可。

6在硬膜外麻醉下,病人肌张力和保护性反应可能消失或降低,应妥善安置病人体位,既要方便针刺操作,也要保证病人安全、舒适。

7在硬膜外麻醉下,病人不能感知艾球燃烧的辐射热,为了防止灼伤皮肤,一是银质针体外留针长度不能低于10~12厘米;二是除了在髌尖粗面和冈下窝软组织附着处等部位可以一次完成针刺外,其它部位最好分2次完成针刺;三是布针后有交叉或簇拥的银质针,由于热量互相传递,其针身温度可能较高,可以适当地喷水降温。

8 由于病变位置不同,每一轮针刺可能要分次完成,必要时可以保留硬膜外麻醉导管,不但有利于下一次治疗,也可进行“术后镇痛”,减轻针感反应。

 注:萧县人民医院疼痛科为安徽省疼痛学会副会长单位,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会理事单位,疼痛科主任张学义副主任医师还兼任麻醉科主任,曾多次到王国才软外疼痛医学讲习班学习,是青年中比较优秀的软外疼痛医学专家和麻醉专家。

王国才 2015、5.19

 

上一篇:密集型银质针髌下脂肪垫围刺配合塞提注射液治疗顽固性膝关节滑膜炎积液23例

下一篇:包祖良为蓝皮书作序纪念宣蛰人 先生诞辰93周年